景德鎮(zhèn)成功燒出特大吉州窯陶瓷

都說吉州窯無大件,可景德鎮(zhèn)陶瓷學院副教授劉曉玉卻在瓷都景德鎮(zhèn)成功研燒出一批系列特大件的傳統(tǒng)吉州窯陶瓷作品。最大的作品直徑達到100厘米!

12月6日,在劉曉玉位于湖田的工作室內,記者看到了該批作品:黑釉木葉紋大碗3件(尺寸為:口徑94cm×高30cm,口徑86cm×高30cm,口徑,64cm×高22cm)、黑釉剪紙吉祥文字紋大碗1件(口徑82cm×高43cm)、黑釉剪紙鹿紋大碗1件(口徑81cm×高45cm)、黑釉剪紙鴛鴦紋大碗1件(口徑82cm×高43cm)、黑釉剪紙鳳梅紋大碗1件:(口徑89cm×高26cm)、釉下彩繪水波紋香爐1件:(直徑76cm×高74cm)、釉下彩繪鴛鴦紋蓮荷紋三足爐1件(直徑46cm×高25cm)、釉下彩繪蓮花紋香爐1件(直徑100cm×高14cm)、釉下彩繪魚紋盤1件(直徑100cm×高14cm)。

劉曉玉2008年畢業(yè)于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文化遺產保存學,研究方向為古陶瓷,獲博士學位。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(zhèn)傳統(tǒng)顏色釉瓷燒制技藝傳承人。其父劉品三是國內著名吉州窯陶瓷研究專家、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吉州窯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。劉曉玉告訴記者,吉州窯是中國現(xiàn)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窯遺址之一。它始于晚唐,興于五代,極盛于南宋,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歷史。曾創(chuàng)造出“木葉天目、剪紙貼花天目”等別具匠心、獨一無二的名貴產品。但是在已知的考古發(fā)掘中尚未發(fā)現(xiàn)出土有大件吉州窯瓷,因此研究吉州窯陶瓷的學者們常說的一名話是“吉州窯無大件”,為了挑戰(zhàn)這一難度,將吉州窯傳統(tǒng)藝術發(fā)揚光大,劉曉玉花費了一年的時間進行設計與制作。在畫面設計中根據吉州窯紋樣簡率、粗獷、奔放、工整、精細的特點,將吉州窯傳統(tǒng)的代表性畫面風格分別裝飾不同造型的器皿上。以求達到吉州窯瓷自然拙樸、生動有趣的特點,此次燒成的11件吉州窯大件陶瓷作品的面世,堪稱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吉州窯制作工藝的重大突破。

在劉曉玉燒制的大碗里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里面有一枝枝栩栩如生的樹枝。劉品三說,自古以來,“木葉貼花紋碗”中的葉子只有一片,而此次突破的難點在于,要在直徑1米的大碗中把一枝樹葉燒上。該碗的燒制工藝是經過高溫一次烤成,這些葉子脈絡分明,生動地浮在碗里。裝飾新穎,構思巧妙,其構思妙在給人以真切、自然天趣的藝術效果。此外,在這些新燒成的吉州窯作品里,還有大量的剪紙貼花。劉曉玉把民間十分流行的剪紙藝術與陶瓷裝飾結合起來,把民間剪紙搬上了瓷器表面。吉州窯獨創(chuàng)的黑釉剪紙貼花工藝,具有強烈的民間藝術風格。